上海第一名校改名!北京海淀6小强将至少增加到9小强!

分享

分享到:

    发布于:2022-06-01 17:19  浏览量:3200  来源:点课通

一、上海篇(来源:同城家长)

去年年底开始,上海很多民办学校进行了更名,其中不乏嘉华二、浦华二、福山外国语等沪上知名学校。

近日,上海又一所名校更名,沪上第一热门小学、魔都“神仙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官方公众号,进行了改名:

上外附小改名为“尚外小学

本次公众号更名前,学校曾在2022年4月16日晚上,组织召开了“上外附小家委会在线会议”,并明确告知家长:

1、学校被批准保留纯民办性质、纳入5%范围

2、更名为“上海市民办尚外外国语小学”

3、今年50%毕业班学生,依然可以获得上外附中面谈资格

4、目前在校的1-5年级学生,毕业证书上将采用原来的(上外附小)校名和公章

该校《致全体家长的一封信》,介绍了本次改名的原因: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民办外国语小学”校名中含有“上海外国语大学”,不符合文件中"不得包含公办学校名称或简称"的要求。

目前,学校于2022年3月完成了校名变更手续,已经申领了新的办学许可证。由于上海疫情防控升级,中断了学校向虹口区民政局申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的工作,日前尚未完成办证手续。

“举办者”名称变更

5月27日

黄浦区教育局传出好消息

该区两所学校更名

成为交大附属学校

上海市兴业中学正式更名为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黄浦实验中学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三中心小学正式更名为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黄浦实验小学

两校的线上校园开放日即将开启

揭牌仪式将于2022学年秋季学期举办

两校学校后续将实施合作办学,授权委托上海交大实施一体化管理,并由双方共同推荐互认的校长负责上述中学、小学的办学。

上海虹口区(5所)

01

上海市民办新华初级中学

举办者由上海申强房地产经营开发公司,变更为上海市虹口教育基金会

02

上海市民办新复兴初级中学

举办者由上海申强房地产经营开发公司,变更为上海市虹口教育基金会

03

上海市民办四中心实验小学

举办者由上海申强房地产经营开发公司,变更为上海市虹口教育基金会

04

上海市民办宏星小学

举办者由上海申强房地产经营开发公司,变更为上海市虹口教育基金会

05

上海市民办丽英小学

举办者由上海申强房地产经营开发公司,变更为上海市虹口教育基金会

黄浦区(2所)

06

民办明珠中学

举办者由恒源祥集团公司、上海市培罗蒙西服公司、上海华生化工有限公司、高润华、张俊明,变更为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基金会

07

民办立达中学

举办者由上海东元教育实业有限公司,变更为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基金会

民办改名,万般无奈!

对比公办挂靠名校的喜悦,近期很多热门民办的改名,就属无奈的选择了。

2021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意见》的通知,文件明确要求,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名称:

  • 不得冠以“中国”“中华”“全国”“国际”“世界”“全球”等字样

  • 不得包含公办学校名称或简称

  • 未经授权,不得包含其他学校名称或简称

  • 不得含有外语词、外国国名、外国地名

  • 不得使用国外教育机构专有名称命名

  • 不得使用可能对公众造成误解、引发歧义的内容和文字

也就是说,民办学校校名中带有以上字样,必须得更名。也因为如此,沪上很多热门民办学校,被迫改名!

上面这些学校的名字,有些使用了大学或公办高中的名称,有些使用了国际、双语等字样,在教育部“规范民办学校名称”通知下发后,只能变更学校名称。

  • 华二变“华曜”、上外变“尚外”、上师变“尚师”、同济变“存志”,改名后已看不出原校名的痕迹。

  • 世外系改名最巧妙,因为规定不能用“世界”,学校直接改名成为“世外”,原来的学校简称变成全称,总算保住了金字招牌。

  • 其它涉及到国际、双语等字样的国际学校,也被迫放弃了原本高大上的名称。

褪去名校光环,民办学校还值得选吗?

教育部“规范民办学校名称”通知下发后,沪上一大批热门民办,摘除了公办名校的金字招牌,也有一些学校删除了“国际”、“双语”等违规字样,还有一些学校者变更了举办者名称。

华二、上外、世外、国际……,学校名称中没有了金字招牌的加冕,这些热门民办还能走多远,我们拭目以待!

二、北京篇(来源:新京报)

据海淀教育官微消息,自今年9月新学期开始,依据国家、教育部、北京市文件和要求,为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海淀区按政策拟将7所民办学校转为公办学校,公办教育总学位将增加1万个左右。

涉及到“公参民”的学校共10所,其中需要调整办学性质有7所学校,具体情况如下:

人大附中分校、北外附校、建华实验学校、理工附中分校等4校将转为区属公办学校,校名不变,作为新设立的公办学校开展新学年的招生入学工作;

清华附属实验学校将转为大学举办的公办学校。

民大附中实验学校、北大附中实验学校将分别转入由大学举办的民大附中和北大附中这2所公办校。

上述7所学校均为办学水平较高、办学特色鲜明的学校,经过初步计算,规范后,海淀区公办教育总学位将增加1万个左右,优质公办教育资源更加丰富。

同时需要提示的是,自今年9月份新学期起,上述7所学校的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将按照国家规定免收学杂费,高中阶段在校生将按照公办高中标准收取相关费用。

对继续保持民办性质的3所学校,启动了名称规范工作,一零一实验学校、人大附中,北大附小,联合实验学校和清华附中稻香湖学校将按民办学校更名程序,陆续更名为“北京市海淀区启慧未来学校” “北京市海淀区人北实验学校”和“北京市海淀区稻香湖学校”。其他方面的规范工作正在按部就班推进中。

海淀区严格按照教育部文件对“公参民”学校的认定标准开展工作,制定了总体工作方案和具体工作指南,确定了7所属于公参民第一类和第二类,需要调整办学性质的学校,确定了3所属于公参民第三类,规范后可以继续保持民办性质的学校。

在推进“公参民”学校规范工作中,海淀区坚持站稳人民立场,释放更多红利,办好人民教育。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站位。从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出发,加强转公学校和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强化民办义务教育规范管理,加强分类指导,落实政府责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二是依法依规,以人为本。将依法行政贯穿于规范“公参民”学校全过程,审慎落实。尊重教职工自主选择,用最大诚意留任学校各类教育人才,保持教师队伍稳定和学校发展势头。

三是加强管理,提升质量。我区将持续优化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加大投入,倾注资源,发挥海淀教育的教研、科研优势,提升每一所公办学校和每一所民办学校的质量。

背景链接

2021年,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文件从严格界定范围、理顺体制机制、加强规划引领、规范公有教育资源使用、严格规范招生、落实工作责任等六个方面入手,对“公参民”学校进行专项规范。

按照教育部文件,“公参民”学校主要包括以下三类:公办学校单独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公办学校与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合作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

教育部文件要求,前两类学校应办为公办学校,第三类学校在实现与公办学校脱钩后,可继续举办民办学校。

关注官方微信